教学内容

集宁师范学院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唯一的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是基本办学宗旨。建校50多年来,集宁师范学院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秉承“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着力加强学生师德教育和从教能力培养,始终不渝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服务,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一定的办学优势。建校以来,学院培养了43000多名毕业生,乌兰察布市基础教育教师中集宁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占85%。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其他领域建功立业。以培养适应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师范类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所担负的特殊使命,使她培养的毕业生不仅要像一般高等院校学生那样具备共同的良好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较扎实的科学文化技术及学科专业素养,还特别需要理解和领会党和政府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掌握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共同繁荣进步的本领。为此,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20多年来一直被确定为全体学生必须修读的一门公共课程。

课程定位:全校公共必修课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各族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纲领和政策,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及其制定的依据,为今后自觉贯彻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正确地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进步繁荣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基础。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内容纲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依次对应《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材10章。这10章的知识构成主要是三个模块,大体按照“基本情况——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逻辑顺序展开。第一章和第十章为一个模块,第二、三、四章为一个模块;第五、六、七、八、九章为一个模块。三个模块整体结构大致如下:

第一模块:中国及世界民族的基本情况。第二模块: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第三模块: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方面的政策。

另外,在上述课程内容中,除绪论占用2个学时外,我们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实生互动的思路下,对三个模块做出了相应的规划,第一模块8学时,第二模块8学时,第三模块10学时,并结合实践教学实施给出了4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

根据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方法论。通过对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经验教训的总结,使学生深刻领会正确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对于治国安邦的极端重要性。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要兼顾主位和客位两重视角,坚持文化相对论,反对民族中心主义。牢固掌握这两个基本方法对于培养正确的民族观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主要观点。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民族定义;民族问题的特点及其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的正确结合,是我国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其他各项政策制度都以之为基础。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整门课程中承上启下、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列为教学和考察的重点章节。

中国各民族的基本常识和社会发展情形。概括介绍中国民族的成份、人口、分布、语言系属、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关于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大致轮廓。

中国民族政策。如少数民族经济、干部培养、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领域的情况和政策。这些内容都是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所特有的,必须重点掌握。

本课程的难点:

1.教学内容上,本课程的难点主要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

2.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了解不多,对他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而且理论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把握。

解决办法

以上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学习兴趣问题上。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使他们对有关知识难点从不求甚解转变为乐于探讨。在有针对性地提高和锤炼教师的教学技巧,引导、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兴趣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科学准确定位。作为一门公共课而不是专业课,在内容安排上不能繁杂,在语言表达上不可过于术语化。授课内容要精炼、条理要清楚,语言要浅显易懂。

联系实际,案例教学。对于民族历史上的族名、地名及特殊风俗等,要尽量结合今天的变化和历史遗留进行讲述。

加强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单纯学习理论带来的腻烦心理,我们在正确定位、案例教学的同时,也开始从民族文化展示入手,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当代的民族问题。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除了在授课中穿插中国少数文化的常识外,也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和实物资料。学生不但可以真实地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还可以找到许多问题的具体答案,无形中有助于增强该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受到学生们积极的回应。在民族文化展示上,很多学生积极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亲自上台来给同学们介绍各民族的文化。其热情之高远远超出我们最初的预计,有的学生就一个民族做了多张幻灯片,对这个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等作了全方位的展示;音乐专业的同学在介绍民族文化时,拿出葫芦丝当堂演奏,这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民族文化展示的教学效果不仅在表现在课堂之内,也渗透在课外社会实践中,有很多同学在选择暑期社会实践调查选题时,就得益于民族文化展示。总之,我们的经验就是,依托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从感性认识入手,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主动性,其后以社会调查的形式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实践,并在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对各地民族现有状况的反思中来激发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和深入研究。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公共必修课程,实践教学是本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国家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熟悉各民族情况的十分重要的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设计出课堂讲授内外两种实践教育的模式。参观宗教活动场所,增加对宗教问题的感性认识。请农村、牧区、城镇的同学在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方式、环境、习惯等方面漫谈各自地区的情况,从而增进对差异性的认识与理解。理论与政策解析。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从事调查研究,根据自己的实践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观察社会现象和分析社会问题,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在授课中,尽量采用一些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如讲演、讨论、谈话、专题讲座、参观、社会调查、模拟讲课等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吸引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了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多媒体教学,把录像、幻灯、图表灵活引入课堂,通过声光效果,将一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在同步进行。考试成绩由期末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实践成绩等几部分构成。期末考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开卷(写论文、做题、模拟讲课等)、闭卷。这样既有利于平时的课堂管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民族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结合起来,将笔试与口试结合起来,体现了考试的测评功能和对学生培养训练的教育功能的巧妙结合。使考核更加合理化,有利于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讲课课件、调查报告)

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的推行,不仅丰富了实践教学的经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公关能力、组织能力、思辨能力;锤炼了学生意志,培育了学生互相尊重、团结友爱、集体协作、勇于创新的人文精神。对其它课程的学习均有促进作用。



集宁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工农大街59号
电话:0474-8810402   ICP备案号:蒙icp备05000614号, 网警备案编号:152601020002号